香港读博四年我获得了什么?读博心得

在2022年的10月,我终于在香港完成了自己的毕业答辩。在答辩委员会当中,当最为苛刻的外审教授说了一句:I am really proud of you 的时候,我知道这条耗费了我4年半光阴的路终于走到了一个相对让人满意的终点。


2018年的夏秋之际,本科的授业恩师来港,我们像朋友一样从中饭聊到了晚饭。老师说:用五年甚至六年的时间完成一个社科博士论文,是非常正常的。


对我来说,用五年的时光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儿。我落后于我的同班同学,他们大多都已经成为非常优秀的青年学者。


这五年,我的“滞后和迟缓”,既有因为母亲的健康而不得不一次次在香港和老家之间来回奔波,也因为我自己在一些事情上的处理不当,以至于在最宝贵的年华,辜负了昂贵的时光。


所幸,可感谢的太多,可宽恕的太少。站在这个人生端口,我记得的唯有太多的人对我的帮助。导师的指导以及鼓励、访谈对象分享的故事,帮我找数据的友人,以及在一次次研究困顿面前提供灵感和情绪支持的朋友,在这些人面前,感激的话是无力的,表达自己内心的语言也是苍白的。


如今,作为一名已经在国内211高校就职的青年老师,回首过去的岁月,我不仅无比怀念当年在香港沉浸于学术、安心写作的平静时光,甚至会在梦里都能一次次梦回那个山海之城。读博对我的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巨大到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也不为过。更具体地来说,认知世界的视角、研究方法的训练、以及英文运用能力的提升,是博士生涯带给我的三大财富,它不仅塑造了我读博结束之后的职业生涯轨迹,也深刻影响着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


首先,从认知世界的视角上来说,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研究者,学术的一个核心任务是在“本体论上做出贡献”,也即是我们需要从“看到的事务本身”过度到“事务本后的发生逻辑和内在意涵”。研究能够出成果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我们对特定现象和特定事务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认识并将其抽象到理论层面。这种思维的训练,让我明白:我看到的事务不一定是展现了它的本体,我需要超越我看到的层面,去深挖事务背后的运作逻辑,找出特定现象发生的背后原因。这种思维的养成,让我在面对社会上的很多事务的时候,能够用一种相对冷静的思维来分析“事情背后是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以至于自己的认知停留在喧嚣和浮华的表面。


其次,从研究方法上来说,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特定的研究方法便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工具和利器。在博士四年的训练中,我们的老师总是问:你要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你的问题,或者说,你的研究问题适合用什么研究方法。我后来逐步认识到,方法是关键的,是因为方法决定了我们到达我们想要目的地的具体路径。比如,想要做不同情境下的因果分析,肯定需要的是比较研究。比如,定性研究中的案例分析并不是简单的把案例堆积,而是遵从科学的逻辑把案例中的不同要素抽离出来,从中建构或者发展理论。也正是这些在方法论思维上的锤炼,让我今天面对学生的时候,能够用笃定的语气引导他们去深挖研究机理。


再次,如果说研究方法和学术思维是一种抽象的训练,那么读博所带来的实在的、触摸得到的裨益便是英文写作能力的提升。在读博之前,我一个很大的痛苦便是我对那些期刊上的英文论文总是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我自己笨拙的、中国内地生思维的英文学习也远远不够支撑我来写出符合国际期刊发表要求的英文论文。这一点无疑是痛苦的,因为我深知,在当下的高校考核体系中,英文发表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感谢香港,在那个全英文的教育体系中,我被逼着也主动去学习英语、理解英文论文的写作逻辑和运用逻辑,四年的锤炼,我不仅在应用文(比如邮件)写作上运用自如,也能在英文期刊上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同时,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口语的表达不再需要深思熟虑的过程,而是变成了一种本能的反应。固然,当下的英语运用于native speaker 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这四年的训练无疑为我以后的英语运用奠定了基础。


我知道,在很多后来者心中,总有一种顾虑,那就是学术以及读博的价值。在这个问题面前,我想,学术研究(包括读博)本质上是一场不确定的丛林冒险,它意味着从事这个研究的人要在没有GPS 定位的前提下在丛林中闯出一条路。这也同样意味着,克服“学术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的唯一办法就是去闯荡。这与打台球时的“大力出奇迹”是一个道理:没有路,就努力撞出一条路。如果用英文来形容这个撞出一条路的过程,那一定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个字:just do it.


所以,读博并不是人生翻盘的机会。它只是给了我们一张牌,一张让我们的人生“不会比不读博更糟糕”的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会更糟糕”,才决定了那么多人如过江之鲫一样源源不断涌上读博的路,才决定凡是认真陈下来读书、耐心熬完了这片“读博修罗场”的人,都从没有后悔过自己曾经踏上这条路。因为读博士阶段所受到过的训练,无疑是可以让一个人在年轻时代把自己的生命扩展出其他事件所不能扩展出来的宽度和广度。这同样是说:如果把读博视为一场修行、求知和悟道,那么读博所带来的回报无疑是丰厚的。读博不是用来赚取名利的,但是读博却为以后在特定的领域做出贡献,获得同行的认可、后人的尊重以及得到适当物质回报名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后,想说的是:只有经历过黑暗时光的淬炼,才能撑得起熠熠发光的人生。如果说前方注定是一条需要勇气、决心和毅力的征途,那么想要冲破黑暗闸门的人, 便也只有带着勇气、决心和毅力上路。


作者为原来留港博士



上一篇:工作党申博:一年硕无PAPER上岸欧陆PhD经历分享  [2023-05-21]
下一篇:香港读博毕业难吗?授课模式如何?  [2022-07-12]